慘了,我爆走了
不知道是因為我從太安靜的宿舍回來,還是因為沒琴可練無處發洩
所以,爆走了.......

===============================================
我沒有得到原文的同意,所以不轉全文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ptt piano,bwib的文章
大意如下
「練到程度高的曲子, 遇到很多技巧的瓶頸,
除了手指的獨立性之外, 就是觸鍵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夠, 這在彈貝多芬的奏鳴曲時是非常大的致命傷...

因為yamaha的聲音很亮, 很輕易的就可以彈出很大的聲音,
又我個人的習慣, 練琴怕吵人, 所以觸鍵都淺淺的,
練習的時候手指感覺的重量不是很重, 手指的肌肉沒辦法訓練,
做手指獨立性的練習時, 都要花很多心思去特別注意自己的觸鍵夠不夠深.

平台琴和直立琴構造不同, 重量感當然不同,
但是自己的直立琴琴鍵偏輕, 彈起平台琴跟在搓麻薯一樣,
不僅要花很多時間適應, 彈得還亂七八糟.」

==================================================
以下是我的爆走.......

我覺得,不能這樣說
(說實話是我想到一句俚語,不太適合講,怕會傷人)

那我可不可以這樣說
「因為河合的琴怎麼彈都是『很河合的音色』,所以我的拉威爾做不出豐富的色彩
轉換都是琴的錯?」
「因為史坦威的琴鍵很輕,聲音很亮,共鳴又好,所以我的訓練不夠都是琴的錯?」

恐怕,一開始,老師沒有教你「無論如何,琴鍵都要按到底」
你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音色是生病的,從來沒有對過
觸鍵夠不夠深,是用聽的,不是用看的
一開始用河合的琴會變好嗎?不見得
很多人一路都彈河合的琴,琴鍵還是都沒有扎實的,狠狠的按到底
音色照病不誤,在空氣裡飄

你知不知道,什麼樣的音色是健康的,什麼樣的音色是生病的?
弱音,並不等於按一半的琴鍵

比較重的琴鍵,的確會讓我們彈起來比較用力
但是,也得一開始就有意識,「什麼東西是正確的」
不然彈出來的聲音一樣是虛弱的
我們之所以會用力彈,是因為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對的」
「所以用力去達到」「死命去追隨」

或者我應該說,如果你有意識「什麼是正確的」
什麼樣的琴根本沒有關係- 因為你會自己去調整這種問題
你一樣可以聽得出來手指沒有觸到底,只是混過去,應該要好好調整
一樣會知道自己的力度出了什麼問題,因為聲音會說話的

再來,說到平台琴跟直立琴的關係
齊馬曼有說過,這兩種根本是不一樣的產物
所以彈慣直立琴的人,一開始到平台琴上都要花很長的時間適應
甚至,有很多東西在直立琴上是很難練的(彈德布西拉威爾,直立琴會很難控制)
慢慢的,靠經驗,靠每次上琴的warm up,這種適應的時間會變短
這跟用哪牌的直立琴訓練不是太有關係
就是完全不同的樂器......

以我現在被教的方法來說,觸鍵的訓練是這樣的
不管怎麼樣狠狠的用力的彈(停留一段時間),得到扎實的聲音
然後才能慢慢練弱音,慢慢把力道收回來,這牽涉到力道的收放
即使是弱音,琴鍵也是要按到底的
這樣的弱音才會有穿透力,而不是漂浮在上面,瞬間就消失調的薄弱聲響

至於尖銳度,坦白說,一開始在彈琴的時候
我們都會彈出強的,很尖銳的聲音,自以為很亮麗
但事實上是砸琴的音效
一直要到一段時間之後,手指慢慢有收放力度的能力
我們才能把聲音收圓潤,再慢慢的
才可以兩隻手彈出好幾種不同的音色,要透出要強調哪個音就是哪個音

當然,尖銳度在某些琴上,會變的「比較不明顯」
我彈過一些維多利亞式的鋼琴,恐怕我跳上去踩
彈起普羅高飛夫的尖銳度都還不夠
但是那其實是種自欺欺人,不明顯,不代表不存在,不用訓練

總之,我們要儘量在好的琴上練習
但是,碰到什麼問題,就推給樂器,似乎也不是個太好的想法
史坦威就是很標準的琴鍵輕聲音大音色好的鋼琴
我的老師告訴我
其實學校的琴,通常都會選擇稍微輕一點,音色變化大的琴給學生練習
讓學生比較輕易的可以得到好的聲音

但為什麼,那些外國學生的觸鍵,還是那麼扎實
不像有些亞裔學生的,老是漂浮在空氣裡

挑架自己喜歡的琴,然後找個好一點的老師
好好訓練才是上策

=========================================================
我爆走了......

其實現在冷靜的想想(笑),砲火有點太強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偶爾還是要找架重琴玩玩
琴鍵輕輕重重的一直改變其實也可以算成訓練的一環
因為我們總是要適應不同的鋼琴
(維尼大熊坦承他喜歡重的鋼琴,所以我得一直被重琴折磨嗎?)
(不過大熊喜歡和弦性的曲子,我喜歡快速音群性的,本來就不太一樣)

可是我還是覺得,輕的琴鍵+亮的聲音=觸鍵不實+訓練不足絕對不是必然的現象
不然那些英國音樂系的學生真的會死光光

而且史坦威就是很有名的輕琴鍵配上大聲音啊

練琴應該是要聽,不停的聽,用力的聽
而不是把一切原因都歸給鋼琴本身,不是嗎?

重的直立琴會讓人比較容易適應平台琴
這個邏輯對我來說也真的有點怪
我自己的想法是,平台琴其實最大的差異在琴鍵的靈敏度
琴鍵不是重,是彈起來的感覺不一樣,地心引力的感覺更強烈

有個要點我同意
如果一開始在直立琴上就沒有把琴鍵彈實,在平台琴上缺點會變的更明顯
這點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或許是因為不熟悉的關係
我只記得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真的把平台琴彈到變成小貓叫
即使到了現在,維尼還是對我的f頗有微詞,他一直認為我可以彈出更強的音量
而我卻偷懶(笑)

通常大家在第一次彈悲愴的時候
都會有很大的無力感,一個原因是台灣很喜歡亂給曲子
可能幾首莫札特之後就給了貝多芬,但事實上技巧斷層有一點大
維尼大熊也是這樣教我的,不過我們就要先練一些機械練習

就像月光第一樂章,這絕對不在我的好球帶裡
速度很容易太快或太慢,一錯就死無葬身之地
再加上該死的聲響平衡......惡夢,這絕對是惡夢

貝多芬似乎給人不太難的印象
(上次我還聽到有人說,喔,暴風雨,那超級簡單的啊Orz)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台灣國中小小朋友必備曲目
但這真的沒有這麼簡單

就像布拉姆斯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夢裡的年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