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長的一覺起來,我覺得老師昨天作白工了
我什麼都不記得了 @@

==============================================================
料爆完之進入閒談分隔線
==============================================================
「老師我今天彈到有娃娃音的鋼琴喔......就聲音玩具玩具的啊。」
「怎麼會變成這樣?」
「不知道」配合上用力搖頭
「然後有的琴鍵好重 Q____Q」
「那是因為沒除濕,妳外表看起來可能沒有什麼,但是裡面的木頭已經潮掉了,所以反應變慢,也難下壓。」
「應該不是,我懷疑是故意拴這麼緊的,我覺得速度還好。」
「那得要看跟什麼東西比較,妳現在彈比較多的還是直立琴,可能已經習慣這種速度了,直立琴天生琴鍵就慢,但是顧的好的平台琴,琴鍵應該要很快的。如果妳彈的平台琴回鍵速度跟直立琴差不多,那就是慢的。」
「我知道啊,史坦威是可以貼著我的手指的。」
「很容易觀察,妳把琴打開,受潮的木頭可能會變黑,或是變形。」
「不過他有個八度聲音突然消失了,很弱。」
「那應該真的是潮濕,哪組?」
「高音的,可是最高音的那幾個音反而沒事。」
「高音比較容易潮濕,但是最後幾個音又還好,因為接近大木頭......其實還要看擺放的位置,會有影響。」
「可是有開冷氣啊。」
「有二十四小時開嗎?只有人在的時候才開吧。」
「沒有。」
「這就是問題了,人在的時候才開,但是人在的時間不長吧,頂多十幾個小時,而且如果把琴除乾了,碰到相對濕度高的時候,會吃很多濕氣進去。」
「而且妳還要看琴怕不怕熱,有些怕熱的琴,只能用冷氣,不能用除濕機的,會越除越慘,琴會被熱風熱死。」
「所以不是把琴放在那裡就沒事了......歐洲人雖然也這麼做,不過歐洲的氣候比較適合養琴,不會這麼慘。」
「還有幾個降A跳不起來。」
「那現在妳就知道作曲家愛用哪幾個音了(笑)。」
「但其實,平台琴來說,我還是喜歡偏重偏深一點的琴鍵。」
「現在開始覺得琴鍵太淺?(笑)」
「因為太輕太淺有時候速度快,我會很困惑我現在鍵盤壓到哪裡了,沒有什麼太實在的感覺。」
「我懂那種不知道是按到底還是卡在一半的感覺(笑)。」

「一個學校有二三十架平台算財力不錯的學校了(很顯然台灣很多學校都符合這個標準),妳在歐洲看到的音樂院,不見得都是平台吧。」
「但是,歐洲有史坦威啊老師,台灣都只有yamaha,前者買一架後者可以買快十架,好幾個音樂院都有開放的史坦威給學生練習的。」
「而且歐洲的y跟k也不便宜啊,再貼點錢就可以買s跟b了。」
「是這樣說沒錯。」
「而且,史坦威命比較好,他們星期天可以休息,所以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其他琴就命運悲慘了,有很多德國琴,例如S牌,受不了這個命運,死的死殘的殘,這時候我就發現日本琴的好處了,夠耐,彈不爛。」
「這本來就是日本琴的強項。」
「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歐洲的日本琴,貴的有道理。」
「那是因為文化上歐洲人要那個聲音,所以會把琴做成那種版本。」
「當然,最有錢的,應該是維也納吧(笑)。」

「妳們現在看到的琴,普遍都是顧不好的,而還不是真的爛......我小時候,是真的看過很多爛琴。例如泡水的啊,反響板砸爛的啊,內部全部是黑的啊。以前我很愛到處去拆人家的琴,也常去修復鋼琴的地方看,妳看到的百年舊琴都是修復好的,我看到的是修復前的,木頭整個爛掉啊,彈簧跳出來,木框的,木踏板的,很多很多很多,我那時候年紀很小,很愛去玩,還愛亂動手,有一次我把人家正在修的琴,一戳,馬上多好幾個洞,被罵翻了。」
「還有修復的過程,舊琴的零件常常找不到,所以都找替代品,類似的都用,所以琴槌長的不一樣啊,不同的零件拼一拼,常常有這種事情。」
「但是偶爾拆拆琴,玩一玩,看看裡面是很有趣的。」
「琴有沒有修復過是很有趣的,因為在修復的過程中,總是會校正跟添加一點東西,有時候會失去琴本來的特色......記得台北史坦威的故事嗎?他們總是跟歐洲的聲音不一樣,絕大部分的原因是調音師,而不是琴本身,因為調音師沒聽過那樣的聲音,或是認為那樣的聲音不是正常的,會傾向把琴調整成他們想要的聲音,但那不見得是琴本身的聲音。」
「我剛開始很不習慣歐洲琴,因為一上去我自己的亮度突然消失,嚇壞了。」
「很正常,以前我們學校考試會有y牌平台,大家都樂壞了,琴鍵又輕,聲音又亮,調整一下突然大家都蠻厲害的。(笑)」
「而且在那之前,我很少彈大平台,簡直就是雙重驚嚇,因為琴房很大,我得適應自己彈的東西不亮,而且也聽不太到。」
「直立琴我們比較容易聽到自己在彈什麼,平台琴比較討厭的是,通常我們得聽一點回音,空間大的時候,聲音聚集度不好,會變的很模糊。」
「我被抱怨過啊,一架兩百公分的史坦威,放在小型沙龍大小的空間,琴蓋還全撐開,結果直接被念『我是不知道妳要不要開演奏會,不過音樂廳大一點最後一牌的人就會聽不到妳彈什麼』,真夠誇張的呴。(笑)」
「妳剛來的時候,聚集度有點差,彈史坦威對妳是一種磨難,尤其又是早期出廠的史坦威,因為琴的亮度幾乎是零,所以妳彈的東西會全散開,那時候有沒有給妳史坦威其實增色不會太大,因為妳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控制它。」
「而且我覺得更可怕的一件事情是,因為我聽不到,我會更想用力,最後只好用蠻力砸。」
「但是房間裡的人受不了,對不對?妳想想看好了,我想他在右邊?一般來說他應該在聲音聚集度最好的那個點,結果妳彈的東西很糊,一整團,然後妳又因為自己聽不到,拼命加重,妳知道這樣的後果是什麼嗎?對一個聽力比較好的人,他會想死,因為妳等於在用一顆一顆的大石頭接連不斷的丟他,一團一團混濁的音群,妳可能一緊張還不換氣又有點神經質,對方大概只會被妳丟死吧(大笑)。」
「而且我會覺得琴蓋撐起來之後,我更聽不到自己在彈什麼。」
「一般來說差異應該不大,因為琴蓋只是把聲音集中到另外一點去。妳有這樣的情況是很奇怪的,可能是因為聚集度真的太差。」
「妳最近有比較好一點了,聲音的凝聚力開始出來了,妳自己有感覺嗎?」
「我只有覺得比較亮而已。」
「好吧,所以妳還聽不太出來,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再看看。」

爆完料之後
「德布西比較難,尤其對東方人來說不容易彈好,因為意境很難表達,他很抽象,得是立體的,以這幅畫來說,你得先看它的正面,然後是側面,下面,腦中先有一個全景之後,然後告訴人家你對每個面向的印象。」
「因為很抽象跟多變的緣故,基本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所有的德布西都彈好,一般都只有一兩個曲子比較出色。」
「不相信?好,我們來試試看,對貝多芬,以前我說我喜歡肯普夫的聲音,妳說妳喜歡pollini對吧。好,現在話題轉到德布西,妳喜歡誰的德布西?妳是否對任何人的德布西有很深刻的印象?」
「沒有?」
「有人推季雪金。」
「..........」
耶我贏了,白目事件又添一樁啊(轉圈圈)
「說一個東西好,是要有原因的,不是因為書上寫或是XXX背書,那是發燒友才作的事情,你得要相信你的耳朵,多聽,而不是人云亦云,慢慢妳會建立出妳想要的版圖,群眾是很容易操作的,比賽、行銷、樂評、師承,人就紅了,不難。」
「法國人通常只覺得兩種人的德布西是好的,一種人是法國人法國系統出身,一種人是天才,然後有個法國老師,後者還是不得不承認的(笑)。」
「如果富藍梭瓦呢?」
「妳不覺得他的聲音......」
「有點乾?我是覺得他踏板用的不夠,很多聲音偏尖,的確讓我有點難過,我喜歡的德布西音色偏水,所以水分不夠的演奏會讓我有點痛苦......我倒是覺得他彈拉威爾會很出色,因為亮度跟水分都剛好,說不定其他的近代音樂也不錯。」
(編按:寫到這裡,才突然想到,富蘭索瓦畢業的金獎不就是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
「富蘭索瓦給我的感覺是不夠糊,他的德布西太乾淨,乾冰都消失了。」
「而且他因為不太愛用踏板,所以有些音手指抓不住的時候,就會聽到有幾個音刺出來。」
「不過,妳要注意到一個問題,關於印象派的踏板,我記得妳說妳彈過1900年代的前後出場的鋼琴對吧。」
「嗯,我彈過一些維多利亞式的鋼琴。」
「妳要注意他們的音色比較斷,也比較不尖,那年代的踏板也跟現代的不一樣,環境的因素,所以他們可以踩著不放,結局還不會太慘,但是以近代鋼琴的結構來說,踩著不放只會得到一團糊糊的東西,所以我們開始得放踏板,但是這不容易,放錯跟踩太長太深都會很難聽。」
「嗯,我記得我彈維多利亞鋼琴都直接把踏板踩死,聲音才會水。」
「所以妳問我莫札特要不要踩踏板,我會說,看狀況,妳的手指完全可以操作,琴跟場地又可以達成效果的時候,就不需要,不然還是要踩。」
「這些東西都要因時制宜,沒有什麼標準的。」


(papillons去吃午餐之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夢裡的年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