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寫了)

以為人會很多,入席時間一開始就趕到了
沒想到只有小貓兩三隻?真是太傻眼
在台北的史坦威展售中心
既然時間還早,參觀也好
現場一架A type開價300多萬,基本型
也漲太快了吧,十三年前不是才一百多萬一架?
幾年前B type我記得也還不到三百萬不是?!

最近有特展,展出方形鋼琴
跟史坦威百年前的琴
如果有住在愛丁堡的版友
這種百年史坦威愛丁堡琴房就有
一張琴卡可以彈到非常愉快
可不用像台北一樣,還「歡迎音樂班跟大學鋼琴主修學生」試琴

重點是阿,那架琴還沒調音勒.....這在後面影響重大

跑去樓下買了一本莫札特奏鳴曲
免得到時候可以簽名沒東西可簽
(最後今天是禁止簽名照相握手反正通通都禁止拉)

大家實在都很乖,都沒人去碰那些鋼琴.....
不過台北史坦威展售中心真的整個很遜色
據說台灣的史坦威密度是世界有名的
怎麼其他國家的大琴行,還不用史坦威展售中心
有的史坦威鋼琴現貨就足以隨便把台北這裡秒殺?
(難道大家真的都有錢到去國外試琴嗎?)

我選了第二排,很前面的位置
距離普萊亞大概一公尺多一點
第一排我覺得壓迫感太大
但最後我前面也是沒坐人
(主辦單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阿!為什麼可以空成這樣)
今天的簽到表上有46人
但是椅子數量好像超過

快開始了,場面實在空的不像樣
只好把旁邊的椅子都撤起來

==========================================
在主辦單位簡短的致詞之後
(短到我想建議所有活動都該跟他們學習,這也是今晚我最滿意的事情......)
主持人說,我們可以自由提問,選擇用中文或是英文都可以

然後,場面就冷掉了
(囧.....)

普萊亞先問主持人,今天主要的交談對象是誰
「是不是都是音樂院的學生?」
主持人稍微問了一下,說有些是大學生
「你在音樂院唸書嗎?不是?」
「今天現場有多少人主修鋼琴?」
大概1/3的人舉手
「所以現場大部分是愛樂者?」
他似乎有點驚訝
(有參加過國外這種活動的人就知道在驚訝什麼了.....愛樂者跟主修學生問的問題會差十萬八千里,而很多時候這種活動是有點類似大師班的師生交流)
「好吧,知道跟你對談的人的背景是很重要的,我才知道要講什麼你們會比較感興趣」
(天阿,場面好冷,冷到鋼琴家要自己找問題問)

我其實本來沒有準備問題,因為對我來說
參與這個活動無非是在近距離看看鋼琴家
然後看看他怎麼回答別人的問題
我要問什麼我倒是本來沒有腹案
唯一想到的一個
還是前一天晚上fiona問我要問什麼
我才後知後覺的說「我想問對他影響比較大的曲目」

我不太記得順序,問題的精確性,跟答案的精確度
我真的很不舒服吃了一些止痛藥,其實還是止不太住又很想睡覺
人有點昏昏的,沒辦法記筆記
(我真的想要錄音阿,有沒有人有的)
如果以下出現任何我記錯的,好像是我幻想的,答案跟問題亂湊的,肯定否定詞記錯位置的,拜託幫忙提醒我一下好嗎?

一開始好像是問練習,就是鋼琴家必須一直跑來跑去,要怎麼練習,以及因為他受過傷,受傷的時候是怎麼練習的
(其實應該還有一個問題在這組裡面,開頭好像是他很久沒來了還是怎麼樣?我忘掉了)
他主要的意思是說,絕大部分的時候,鋼琴家在旅行不太容易找的到地方練習,所以他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在mental practice,因為大部分時候這是唯一可以作的,他也覺得那是很有效的訓練。就讀讀譜,想像一下自己會想要怎麼彈。然後他的大拇指受過傷,因為是感染,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他是根本沒有碰琴的,在受傷期間他是沒有練琴的,他就讀讀譜,大部分的時候都聽音樂度過,過程相當的痛苦。

然後有一個問題問到跟音色還有音樂廳相關
他是說我們彈琴的時候要去想像該有的音色,木管那些,然後用耳朵去聽,自然音色音響就會比較豐富有層次。然後,他是覺得,雖然大部分的演奏家應該會反駁他,他是覺得音樂廳的大小沒有關係,我們彈琴的時候也不應該想像遙遠的那端有個牆想把聲音丟過去,這樣彈琴聲音會變的太過強硬,我們應該是要彈自己想要聽到的聲音,而不是想像遙遠的那端會發生什麼事情,聲音的清晰度是很重要的,我們要想辦法把東西彈得很清晰(中間一定少掉什麼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記憶會跳脫到這裡)

其實我有點想要抱怨一下牛耳的翻譯
口譯的英文能力很好,從他中譯英問題就可以聽出來
但是他英譯中回來的時候,普萊亞可能講了五分鐘,他只譯成三個直述句
譯出來的東西其實是結局中的結局,但這樣的資訊其實不見的有用
會很跳躍,沒有過程只記得結果是很可怕的
(結果我也幾乎只記得口譯說的結果,普萊亞講的英文全忘光光了,嘆氣,英文不是母語果然很慘)

尤其是,像普萊亞這種回答都很中性
會自動規避掉尖銳問題跟答案的人
(以前有聽過他的回答跟大師班大部分是很中性的,不太會有太奇怪的答案出現的)
結果中的結果其實每本書都找的到(嘆氣)

我問了他如果拿到一個新的曲目,他會怎麼去練習?一個他很熟知的作曲家跟他聽都沒聽過的作曲家會造成什麼差異嗎?
他說,會造成一些差異,你很熟知的作曲家很容易去抓住風格,不熟的作曲家很難從一棵樹去看到一片森林,但大抵來說,拿到一個新曲子,他會試著很快去抓住整個曲子的大綱跟架構,還有他們試圖表達的東西,不會一開始就狂抓音符,因為那彈一遍兩遍三遍四遍總有一天你會抓住。先看看曲子大概長什麼樣子,然後去分析他們,最後才去抓細碎的音符。所以他覺得和聲跟對位是很重要的,應該要好好學習,他也花了很多時間在這裡,對這些學問很有興趣,因為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去瞭解音樂的架構,比較容易瞭解跟掌握。

然後我請他聊聊每天的練習,在他當學生的時候跟當演奏家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嗎?
他說這問題很難,因為他幾乎不太記得他當學生的時候在作什麼了,真的太久之前而我逼迫他回想。他說他小時候其實不太練琴,一直到十幾歲突然轉性開始狂練,對練習充滿了熱情,要練多久都可以,然後,他是說,雖然有的演奏家說他們不太練琴,例如霍老的太太說她幾乎沒聽過霍老練琴,但是對一般的演奏家來說,他們還是要天天勤奮練琴的(要練多久?我忘了),有些現在練很少的人,可能是因為他們從很小開始學,而且小時候練習時間很長,他說他會把握住每個可以練琴的機會,一有機會就狂練。
「這裡指的在鋼琴上的練習,如果是讀譜我可以很容易讀上整整一天」

然後有人問他喜歡的作曲家,他說這個問題很難,因為說了一個又會想到其他,他覺得巴哈、莫札特、蕭邦、布拉姆斯.....都是很好的作曲家,但是他不太喜歡現代音樂,當然他是贊成學生應該要彈的,因為他覺得無論我們彈什麼,都可以在每個曲子裡面學到東西,但是他自己不喜歡比較沒有旋律的曲目。我追上去問那他覺得誰的作品對他影響最大,什麼樣的作品會讓他抓狂。他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巴哈,在他受傷的那段時間裡,他可以整天整天的就聽著巴哈,對他心靈的撫慰很大。至於什麼會讓他抓狂,沒有base line的東西都會讓他彈一彈就想抓狂了。
(所以看起來他真的是不太喜歡現代音樂,但是我記得他錄過巴爾托克不是?)

目標達成了,之前準備的唯一一個問題問掉了。
受過維尼的堅實訓練之後,我的確連睡著都可以問問題,只是問出來的問題品質可能有點差,沒事先準備的Q就很難兼顧品質跟數量。
我都會等,等到大家都講完,五秒鐘,都沒有人問,場面開始冷掉,就會開始補問題
(其實也是要讓不舒服的自己分心)
不過其實跟一個鋼琴家近距離面對面會談的機會很少
所以我覺得很棒很棒很棒
可以四眼相對說.......

有人問他喜歡的演奏家?都去聽誰的音樂會。
他說他最近比較沒空去聽別人的音樂會,所以對現在台面上的人可能比較不熟,但是早期的話,他喜歡Horowitz, Rubinstein, Hoffman, Pollini, 講到布藍德爾好像是因為是他的好朋友,但真的跟現在的新生代不太熟就是了。


(待續,真的沒有人有錄音檔嗎?大哭奔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夢裡的年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